- 易定红;曾祥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稳就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规模,而且显著改善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质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一方面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扩大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升级优化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与高新技术和城市地区的小微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高新技术和乡镇地区小微企业就业的正效应更强。本文为推动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No.465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王永生;黄伟;
周休日制度是工时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在周休日制度的确立和演进过程中,特别是在制度建立的早期阶段,曾广泛参考借鉴前苏联的相关法律规定。然而,现有研究普遍缺乏对中国与俄罗斯(前苏联)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周休日制度的系统梳理与深入比较,致使对两国劳动法律的相关表述易引发歧义。本文通过对两国周休日制度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领会把握实事求是的制度逻辑和实践取向,旨在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周休日制度发展路径,以期在不断完善的制度基础上,更好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与新优势。
2025年03期 No.465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楚珊珊;陈云;
就业保障理论是一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增长为先的理念,旨在于为所有想要工作但在市场经济部门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直接创造就业机会,最终目标是在经济运行的不同周期都实现充分就业。本文从理论层面廓清了就业保障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探讨其理论价值,从实践层面梳理了中国部分就业保障举措的功能演进和实践拓展,扼要论述了在中国制度环境下构建就业保障计划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实施中国就业保障计划可以作为一种“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常态化设计,化解就业领域面临的困难挑战,既是应势应时之举,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力支撑,主张按照“提服务、强保障、防风险、应变局”的思路有序推进中国就业保障计划的实施。
2025年03期 No.465 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袁良栋;
针对求职者个体差异化求职需求,本文基于职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职业指导服务对象就业困难进行类别分析和维度划分,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和行为资本三个维度对34个可能影响就业困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四川省和苏州市一线职业指导服务实例的跟踪调查分析,完成了就业困难分级指标筛选和修正,对健全职业指导分级服务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2025年03期 No.465 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